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高校资讯 - 正文
中国科技大学探索教育与科研双赢共进之路
来源:安徽日报 2007-5-31 【字体:小 大】

  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文章,报道中国科技大学校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的杰出成就。这篇题为《青云直上》的文章写道,最精细的金属线使杨培东大奖不断,特别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近授予他的艾伦·沃特曼奖,把他的科研生涯推向了高峰。

    杨培东是中国科大“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方针的受益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49年来,培养3.3万名本科毕业生,其中已有3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平均约1000名毕业生中就产生1名院士。在国内外众多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和高科技企业里,活跃着中国科大毕业生的身影。

    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说,自1958年建校以来,中科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集中全院力量和科研优势支持科大办学,形成了科大与研究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展现了教育与科研双赢共进的强大动力。

    大师给本科生上课

    中国科学院集全院之力办中国科大,使中国科大从一诞生起,就呈现出群星璀璨、大师云集的盛况,真知灼见与智慧之光在校园内流淌。

    “华罗庚、钱学森上午给学生们上第一、二节课,然后去办公室,下午又到学校和学生们在一起。物理学家严济慈亲自登台执教,给8个系500多名学生讲授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每周讲授3次,连续讲授6年。”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总工程师刘祖平教授回忆说。

    中国科大建校初期,每年到校授课的中科院科研人员达300人次,马大猷、贝时璋、吴有训、赵九章、郭永怀等科学家亲自担任科大相关系科的主任或登台授课,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1970年,中国科大迁到合肥,校长严济慈斩钉截铁地说,“所系结合”不能丢。华罗庚、傅承义、涂光炽、叶笃正、王元、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科学家经常抽时间来科大,继续活跃在讲台上。2003年,中国科学院再次高举“所系结合”大旗,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近百家研究院所构建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了系统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系、自动化系、数学系等若干系和学科,每年有数百名科学家到校讲课和开展合作研究,及时把最新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传授给学生。

    学生主动参与科研

    吴昊晗是中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工程系03级本科生,他即将赴美国深造。大二下学期,吴昊晗就进入化学材料院实验室,在汪志勇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实践。去年暑假前夕,他在中科院福建物构学习。在所长洪茂椿院士的指导下看文献、学方法、做实验,短短两个月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吴昊晗自豪地说,“‘所系结合’提供了一个尽早进实验室、进课题组、接触导师、接触专业研究领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前沿课题的机会。”

    “所系结合”让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告诉记者,自科大建校起,高年级学生便可进入中科院研究所进行毕业实践和实习,直接感受最前沿的研究氛围,接受科学家们的指导和帮助。

    2000年开始,中国科大将学生进本校或中科院所属院所实验室、课题组从事科研活动,正式纳入本科生的正常教学计划之中,称为“大学生研究计划”,并建立了创新实践基地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目前每年有40%的本科生进入院所进行毕业实践或完成大学生研究计划,直接接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和课题。学子在科研与人才培养、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中得到锻炼和成长。目前为止,中国科大共有2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有4名在校博士生在《科学》、《自然》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这在国内极为少见。

    创新氛围愈加浓厚

    中科院的文化被凝练成8个字:“惟实、求真、协力、创新”。中国科大由中国科学院创办,先天性地带来了母体的文化基因。中科院的文化基因在科大生根,形成了中国科大“尊重个性,和而不同”的人际氛围,激发了创新思维,促进了创新实践,催生了创新成果。

    科大对青年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张扬创新,在强调宽口径培养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近年来,学校又为学生提供多次自主选择院系专业的机会,还在高校中很早就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以及探究式课堂教学等创新举措,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出并实践自己的科研主张。中科院上百个研究所的院士、研究员更是不断把新的理念带到校园。

    “在实验室的交流和讨论中,无论是院士、教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见解,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科大学习生活9年的博士生蔡建明告诉记者,在实验室,导师郭光灿院士鼓励我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科研见解。“实验室自由民主,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使得我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我已经在物理评论等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

    “无论是建校之初,还是现在的建设、未来的发展,中国科大都始终离不开中科院研究院所的合作与支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已经积淀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办学的宝贵精神财富。”郭传杰表示,中国科大还要进一步深入探索贯彻“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内涵,寻求与院属研究院所建立互动型“双赢”合作模式的结合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纯友、胡胜友)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